中国弘儒网首页 >> >> 文苑
故事二则
http://www.zghrw.com     时间:2010/4/10     来源:中国弘儒网     作者:Admin
       

 故 事 二 则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其     一

 

       桓公北征经金城,见前为琅邪时种柳,皆已十围,慨然曰:木犹如此,人何以堪!攀枝执条,泫然流泪。

       译    注

       “桓公北征经金城,大意是桓温北伐时经过金城。

       桓温(312----373),字元子,东晋谯国龙亢(今安徽怀远西)人。明帝婿。曾任琅邪内史,荆州刺史。太和六年(371)废海西公,改立简文帝,以大司马专擅朝政。图谋受禅,未果而终。

       北征,桓温北征前后三次,此指太和四年(369)桓温率军伐燕的一次。

       金城,在今江苏句容北,咸康元年(335)桓温为琅邪内史时,设为郡治。

       “见前为琅邪时种柳,皆已十围,大意是见到先前担任琅邪内史时钟下的柳树,都已有十围粗细了。

       琅邪,本为古邑名,在今山东胶南县琅邪台西北。此为郡名,太兴三年(320)侨置。按,侨置专指东晋、南朝时,在其辖域内用北方固有地名设置的州、郡、县,有时加以示区别。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,隋统一后,完全废除。

       十围,为古代计量圆(形)周的约略单位。有二说:一说,以两手拇指与食指相接,合围的长度为一围;另说,以两臂合抱的长度为一围。此处当为合手义。《世说新语.容止第十四》载:庚子嵩长不满七尺,腰带十围。二同义。十围,径约三尺。

       桓温前为琅邪时系咸康元年(335),今北征为太和四年(369)。经历了三十年的风风雨雨,柳树已参天蔽地。

       “慨然曰:木犹如此,人何以堪!’”大意是(桓温)感慨地说:树木尚且这样,人怎么能经受得住(岁月的销磨)呢!

       “攀枝执条,泫然流泪,大意是(桓温)攀抓柳枝,垂下泪水。

       泫然,指泪垂,泫然形容伤心流泪的样子。

       点    评

       本篇选自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编撰的《世说新语》,该书主要记载东汉末年至东晋末年二百多年间士族阶层的琐闻佚事,其中东晋时期的内容居多。

       桓温在东晋是个相当重要的人物,《世说新语》中关于他的故事很多。本篇编入《言语》门,展示了他长于词令和富于感情的一面。触景生情,托物寄意。木犹如此,人何以堪,质朴生动的语言,极富感染力。唯其自己动情了,才逾能感动他人。如此位高权重之人,竟然攀抓柳枝,泫然泪下,此景此情,如何不令人深深为之感动呢?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其       二

    

    在元朝有一位画家叫黄公望,他画了一幅著名的《富春山居图》,79岁才开始创作的,完成之后不久就去世了。几百年来,这幅画辗转流传,但我知道,现在一半放在杭州博物馆,一半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。我希望两半幅画什么时候能合成一整幅画。画是如此,人何以堪。

       注    释

       黄公望(1269----1354),元书画家。本姓陆,名坚,平江常熟(今属江苏)人,出继黄氏为义子,因改姓名,字子久,号一峰、大痴道人等。工书法、通音律、能散曲,尤擅山水,对明清山水画影响甚大。以草籀奇字之法入画,苍茫简远,气势雄秀。有峰峦浑厚,草木华滋之评。与吴镇、倪瓒、王蒙合称元四家,黄为翘楚。著有《写山水诀》,而《富春山居》与《天池石壁》、《九峰雪霁》等图则为传世名画。

       《富春山居图》,六接纸本水墨,传为黄公望画作之冠,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,有画中兰亭之誉。该画于清代顺治年间遭焚,两断。前段经重新装裱,另名《剩山图》,现藏于杭州博物馆;后半卷《富春山居图》,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。《富春山居图》始作于至正七年(1347),是年画家已七十有九,于至正十年完成,乃画家晚年力作。

        点   评

        两则故事可以比照读。

        后一则故事有一段序曲。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记者会上回答台湾《联合报》记者提问时,深情地说:我去台湾的愿望依旧是那么强烈,因为我认为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,具有强大的震撼力和凝聚力,不要因为五十年的政治而丢掉五千年的文化。正当人们被这掷地有声的警世箴言所震撼的时候,温总理话峰一转,讲述了这个感人的故事。

       这则故事的主人公不应该是画家黄公望,而应该是,我们敬爱的温总理。

      《富春山居图》之所以弥足珍贵,固然是由于它在中国美术史上卓越的艺术价值;而它的身世、遭遇尤其令人倍加关注。两半幅画合成一整幅画”——人同此心,心同此理。画是如此,人何以堪!这点睛之笔,一下子把故事情节推向高潮。如果说桓温慨然曰人何以堪,有徒叹奈何的意味;那么,温总理肃然曰人何以堪,就蕴含着人们不能容忍画分两半,人分两岸的状况长期存在下去的坚定意愿。

       温总理这则故事朴实亲切,简明隽永,托物寄情,借事明理,物事相生,情理交融,铿锵之音,肺腑之言,撼人心魄,发人深省。它让我们联想很多,很多。

       故事尚没有结局。而结局应该有两个,一个是两半幅画合成一整幅画,我们期待着;以这个结局为象征,我们特别期待一个更圆满、更美好的大结局。有了这个结局,包括温总理在内的海峡两岸同胞将会相拥而泣,泪洒海天映彩虹吧!   

 

 

 










中国弘儒网首页  网站文庙  新闻资讯  弘儒堂  圣品流通  儒学践行  儒学机构  文化合作  吉林市孔子学会  吉林市甲骨文学会  
 

Copyright © 2010 zghrw.com, 中国弘儒网 All Rights Reserved  信息产业部备案号:吉ICP备10004012号
中国弘儒网  QQ:240214906
弘儒堂     网站建设吉林市阳光科技网络公司